truthtracker

温情与冰冷

 《春江花月夜》的背后需要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 天时,即初唐的背景。众所周知,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页。贞观之治、开元盛世,将中国带上巅峰状态。而初唐和盛唐间又有着区别,初唐是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,一切都在为盛世做准备。但盛唐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,却能嗅得一种奢靡的气息。在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中,我们就能清楚地感知这一点。盛唐,在繁荣中没落。而张若虚所处的初唐为他营造的是一个广阔,充满了生机与力量的时代环境。大唐中的“大”即是一种胸有万物,心怀天下的气象。这种大环境下的人,更容易有大格局,大视野。张若虚能在江畔追溯发问人类的起源、宇宙的开始,就一定能隐约感知到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开始。
 所谓地利,就是诗人写的扬州城外最美的五种景物,在这之前和之后的无数年里,有无数的人为这美丽的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所触动。
 人和,就是张若需本人的才气和胸怀。诗中张若虚将自然之美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。“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振聋发聩,是一种亘古的大宇宙意识。这样有力的天问抛出后,一般人很难收尾,因为往后的每一句都可能成为画蛇添足,张若虚却很淡定,他马上笔锋一转,归于平凡和实际。闻一多先生说他无忧愁也好,李泽厚先生说他有忧愁也罢,都无关紧要了。张若虚自己也是一笑置之。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”太复杂的他不知道,但人类和江月的存在都是绵延长久的。太广阔的思考容易产生孤独感,自然而然地,由月生情思。
另外,“孤篇压全唐”这几个字,随着时间的流逝,慢慢变成了《春江花月夜》的一种点缀而非评价了。这点缀愈增其美,是不谄媚、不回避、不颓丧的美。因其中的孤字,因其中的唐字
 至于说这样的评语就因此委屈了其他同时期的伟大作品,我觉得不至于。
 只因为当我们被美好的事物触动的时候,我们说出的所有话语都是为了赞美它,而不是否定这个世界的其余。

评论

热度(1)